1943年6月1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于領導方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經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后下發全黨。《決定》論述了一般和個別相結合、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統籌全局、工作要突出重點等馬克思主義的領導方法,群眾路線的思想貫穿其中。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群眾路線的高度概括和精辟解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表明,黨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無一不是反映群眾要求的,同時又是能夠領導群眾的。
1941年前后,陜甘寧邊區及附近地區連年遭受自然災害,加上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邊區財政經濟陷入極度困難的境地。這一階段,邊區非生產人員增加較多,加重了邊區的財政困難,隨之而來的是,群眾生活艱難至極,邊區的糧食供應陷入極大的緊張,老百姓公糧負擔年年加重,人民群眾對征糧工作產生了很大的不滿情緒。
1941年6月3日,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楊家嶺小禮堂召開會議,討論征糧工作和農民負擔問題。會議正在進行時,突然風雨大作、雷電交加,一個炸雷,擊斷了禮堂的一根木柱,坐在旁邊的延川縣代縣長李彩云被雷電擊中不幸身亡。同一天,延安一個農民家的一頭驢也被雷電擊死了。事后,這個農民逢人就說:“老天爺不開眼,響雷把縣長劈死了,為什么不劈死毛澤東?”保衛部門聞訊,要把這件事當作反革命事件來追查,逮捕這個“咒罵毛主席”的農民。毛澤東從警衛員口中知道這件事以后,立即阻止了保衛部門的行動。毛澤東說:“群眾發牢騷,有意見,說明我們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聽到群眾有議論,尤其是尖銳一點的議論,就去追查,就要立案,進行打擊壓制。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軟弱的表現,是神經衰弱的表現。我們共產黨人無論如何不要造成同群眾對立的局面。”毛澤東還說:“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共產黨是魚,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沒有魚,魚可是永遠也離不開水啊!”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通過深入調查發現,“確實公糧太多”“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毛澤東從群眾的“咒罵”中進行深刻反思,決定與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陜甘寧邊區政府的領導同志一道,采取措施改進工作。1941年11月,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通過了實行精兵簡政的決議,邊區政府進行了3次精簡,在減輕人民負擔、減少政府支出、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此后,黨中央號召邊區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使邊區的財政經濟由半自給轉到完全自給,人民負擔大大減輕,軍民生活明顯改善。(來源: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